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春望》教案

http://www.hteacher.net 2024-01-25 10:08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整体含义;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流畅有感情地背诵本诗。

2.加强诵读指导,整体把握诗文内容,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通过联想,结合诗人写作背景,调动情感体验,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诗情,提高学生对诗文的解读能力。

3.把握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理解诗歌蕴含的情理,以及诗人作诗的心境。

三、教学方法

朗读体会法、引导启发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诗文导入,引出课题

上课之初,教师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而引出课题。(板书课题《春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析诗题、了解作者及背景

(1)提问:通过这个题目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要求:各抒己见。

明确:时间:春天;主要活动:诗人在眺望远方。

(2)提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你了解他吗?

要求:举手回答。

明确:我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3)提问: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预习情况,举手回答,教师明确。

明确: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次年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2.指导诵读

学生展示朗读,其余学生点评,在此基础上教师范读,在范读的同时请学生注意朗读技巧和节奏。

3.概括全诗

提问: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要求:同桌交流,点名回答。

明确:《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第一,忧国

1.提问:“国破”指的是什么?诗人看到的是国家还是国都呢?

要求:齐读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各抒己见。

明确:这个“国”指的是国都长安。长安被叛军占领,所以“国破”指的是国都长安破亡了。

2.提问:“破”成什么样子了呢?“深”该作何解释呢?

要求:举手回答。

明确:草木深,就是草木茂盛。

3.提问:春天来了,草木茂盛,是多么美丽的景象啊,为何诗人杜甫这么难过又伤心呢?

要求:畅所欲言。

明确:长安城中只有遍地的野草野花和高大阴森的树木,人们逃的逃,死的死,满目凄凉,烽火连天。

4.提问:读完这两句话,你感受到什么?

要求:举手回答。

明确: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比,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5.指导朗读: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首联,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6.提问:“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该怎么理解?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举手回答。

明确: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7.提问:诗人为何会见花流泪,见鸟惊心?

要求:畅所欲言。

明确:诗人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以及别妻离子的苦痛。

8.提问:“泪”一字在这里意蕴丰富,饱含作者的情感,请分析。

要求:同桌交流,举手回答。

明确:有国破的痛苦,有人臣的无奈,还有对叛军的愤怒。

9.指导朗读:采用男女竞读的形式,让班里的女生和男生分别来读这句诗。

10.提问:这四句是如何被“望”统领的?

要求:同桌交流,点名回答。

明确: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考试公告

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职位表

教师招聘报名时间

责任编辑:欣欣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招聘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教师招聘面试《芦花荡》说课稿教师招聘初中美术《单色版画》教案教师招聘高中美术《进入历史》教案教师招聘初中音乐《前门情思大碗茶》说课稿教师招聘初中音乐面试教案+说课稿汇总教师招聘初中音乐《拉德茨基进行曲》说课稿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