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师招聘高中历史《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http://www.hteacher.net 2023-12-25 11:51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应聘高中历史教师的3号考生。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题目是《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选自统编版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本课通过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东方主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四个子目的内容来介绍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艰难斗争和史实。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强化学生对抗战史实的认知与理解。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充分了解全面抗战的历史进程,掌握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重要史实,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运用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方法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理解抗战胜利成果来之不易。

3.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弱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依据以上对于教材内容与作用的分析以及对于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重要史实和评价,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本课的难点是敌后战场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二、说学情

新课改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因此对学生基本情况的掌握是有必要的。本课涉及较多战役,知识较为枯燥,达到课标要求有一定难度。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表现自我,同时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这便于他们之间进行合作讨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三、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我采用以史料分析法为主,小组讨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可以锻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对我军正面战场顽强抵抗的正确认识;运用小组讨论法有助于学生深入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如何去学习知识。因此我选择了小组讨论法作为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良好的导入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上课之初,我会先播放歌曲《保卫黄河》片段,接着提问学生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得出它的创作与日军进攻上海,上海沦陷有关。再进一步提问学生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中国人民是如何进行反抗的,最后结果如何,顺势导入本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在这一部分,我将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完成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环节一:正面战场,顽强抵抗

我会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本课第1子目下的内容,并以口头表述的方式完成课件上展示的关于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这五次会战时间和评价的表格。

接着我会在大屏幕上展示正面战场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和我军牺牲人数图,提问学生的感受。得出正面战场斗争激烈,我军以巨大牺牲顽强抵抗,最终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阴谋,使抗战成为持久战,并为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样设计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他们自主阅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环节二:敌后战场,配合有效

我会向学生展示中共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形势图,请学生观察地图并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提问根据地军民依据地形采取的战法有哪些。得出根据地军民依据地形采取了地雷战、地道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打法。

接着我会请学生观察百团大战作战图及文字说明,提问百团大战发生的时间、地点、指挥官、军队及作用。得出1940年下半年由彭德怀率领的八路军在华北地区破袭日军交通线,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摧毁大量敌人据点,打破了日军“囚笼”,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励了士气。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锻炼学生对有效历史信息的提取能力,逐渐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环节三:夺取胜利,探因析意

首先,我会请学生阅读教材有关东方主战场的内容,提问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和中国战场的作用。得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其次,我会提问学生中国共产党为了取得抗战胜利,为建设新中国做准备召开了哪次会议,最大意义是什么。得出该会议是中共七大,最大的意义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再次,我会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关于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历史纪录片片段,请学生分小组讨论抗战胜利的标志和原因。得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至此全民族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胜利的原因有①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②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④正确的战略(持久战)战术(游击战);⑤日本发动侵略的非正义性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援助。

最后,我会在大屏幕上展示《世界近现代史》文献资料,请学生结合教材探究思考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得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弱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这一环节有本课的难点,需要聚集众人的智慧。通过小组讨论法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三)课堂巩固

我会请学生思考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得出①二者相互配合,协同作战,这是抗战胜利的保证;②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抗日主战场;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步成为抗日主战场;③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和摩擦(如皖南事变)。

这样做的好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前后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史实间逻辑关系的认知。

(四)课堂小结

我会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从各个方面反馈,我再进行总结并做适当补充。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我会请学生在课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课堂笔记,要求层次分明,详略有序,下节课进行展示。

这样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和保存本节课所学习的有关内容,强化学生的认知。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在授课过程中使学生更清晰的掌握本课内容,特设计板书如下: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0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考试公告

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职位表

教师招聘报名时间

责任编辑:欣欣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招聘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教师招聘面试《芦花荡》说课稿教师招聘初中美术《单色版画》教案教师招聘高中美术《进入历史》教案教师招聘初中音乐《前门情思大碗茶》说课稿教师招聘初中音乐面试教案+说课稿汇总教师招聘初中音乐《拉德茨基进行曲》说课稿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