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2015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还原现场/模拟考场模拟试题及答案七

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17-02-14 14:46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DACA

6-10:BCDAD

11- 15:CDBCC

16-20:CBBCA

二、填空题

1.杜威布鲁纳

2.法律保证

3.劳动后备力量合格新生

4.启发式注入式

5.典型本质

6.教育学心理学

7.个别教学分组教学

8.国民教育制度职业道德

9.巩固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

10.心理过程心理体验

11.形成和发展制约

12.中枢神经系统规律性

13.生理条件社会生活条件

14.增力减力

15.动作方式动作体系

16.内部需要外部诱因

17.绝对感受性差别感受性

18.高原现象起伏

三、简答题

1.美育有三大基本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正确的审美观是感受美和理解美的基础。高尚的审美观使人精神焕发,积极向上,追求卓越。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传授一些美学知识,进而培养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评价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这方面,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艺术创作能力占有重要地位,因为艺术是美的最高表现形式。通过这种训练,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绘画、唱歌、舞蹈和文艺创作等基本技能,并能运用这些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表现美。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追求美好的事物,憎恨丑恶现象,使学生思想健康,情趣高雅,“做一个纯粹的人”;在行为上要举止文明,仪表端庄,朝气蓬勃,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提示:教育学中关于“任务”方面的问题较多,比如教学任务,德育任务,体育任务以及智育任务等,这类问题也较重要,注意区分,以对比记忆为佳。2.德育与智育不同,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的区别,从其任务到活动形式,从教育影响到活动效果,都明显地反映出来,请看下表:

3.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是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在历史上,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的出现,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2)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提出培养要求,人才规格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这就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目的总是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3)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根据人的自身发展需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发展,主要通过教育去实现,反过来,就形成对教育的需要。制定教育目的,就必须根据人的自身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的具体培养目标,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

4.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意义主要有四点: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

(4)课外校外教育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5.(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材料,以丰富学生的想像。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唤起学生的想像,促进其想像力的发展。

(3)引导学生参加科技、文艺、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发展想像力创造条件。

(4)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富于幻想的能力。

6.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联系表现在:

(1)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

(2)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有促进作用。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区别表现在:

(1)二者反映的对象不同;

(2)二者发生和改变的方式不同;

(3)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7.作为标准化测验工具应具备以下条件:

(1)常模,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

(2)信度,显示测验工具的可靠程度;

(3)效度,希望测量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程度;

(4)施测与评分标准化。

8.(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引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四、论述题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以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把他人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把人类认识转化为个体认识,这是学生认识的本质。可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要不是探求新的真理,而是学习和继承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掌握间接经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要表现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这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其中,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学生认识过程的中心环节,再通过巩固和运用的训练,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接受间接经验,吸取他人的认识成果,决不是不需要直接经验。学生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还必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

2.(要点)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

(3)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

(4)利用反馈信息及时改进

相关推荐:

>>2017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网络辅导课程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相关复习资料

天津华图教师网 http://tianjin.hteacher.net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宗美琦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天津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11年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英语试题2015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还原现场/模拟考场模拟试2015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还原现场/模拟考场模拟试2015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还原现场/模拟考场模拟试2015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还原现场/模拟考场模拟试2015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还原现场/模拟考场模拟试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